陈星晓的学业之路告诉我们:应变是一种智慧,沉淀之后抓住契机方能飞跃。
回想当初,选择本科阶段出国留学,选择上实剑桥,其实是高考失利之后的计划变动——按照星晓之前的规划,是要在国内读完本科再申请美国方向的硕士留学。
一年的时间,从熟悉国际高中课程,到完成各科考试再到提交申请,其中所需要花费的努力可想而知。提及申请季,星晓直言最初在专业选择方面是迷茫的,不明确该选什么专业,也不知道大学里各个专业具体将学习哪些内容,好在有申学办老师的悉心指导,能够如愿录取UCL。大学的深入学习中,更加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硕士申请时方向就清晰多了。
年少时的选择有时是不确定的,它往往受限于个人的人生阅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一直被牵线而行,努力与思考齐行,迟早我们会有决定权。
关于申请大学与专业的经验与建议,星晓建议首先还是要建立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否则,可能连一份合格的PS都无法完成。优秀的PS可以展示你对所申请专业的了解甚至是独特见解,让人看到你对该领域的热情,招生官当然更青睐于这样的申请者。当然,我们还要量力而行,结合高中各科成绩达标情况决定申请院校和专业。最后,也要善于利用周围的一切资源,包括申请院校所提供的专业详情介绍,以及申学老师诚恳而宝贵的意见。
在本科学习阶段,UCL作为一所誉满全球的顶尖名校,从个人导师制度到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再到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资源提供可谓得天独厚。但学习终究是要靠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
大一的课程难度与高中相当,并不会觉得很吃力。到了大二,随着课程的增多和难度的提升,明显会忙碌很多。加上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别于高中,他们是科研领域的权威,但却未必擅长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所以很多功课要自己做,对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大二的一年很关键,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深入学习真正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另一方面,大二的成绩直接与硕士申请相关联,最后申请硕士所必需的学术推荐信也有赖于专业老师的评价。
如果真正考虑硕士申请,最好是在大三刚开始,大三的12月份之前完成申请投递最好,这意味着大二的暑假就要确定你的硕士专业方向,尝试准备申请PS。

谈及硕士专业的选择,星晓说这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与本科专业背景考量的结果。通俗来说,硕士专业Msc Applied Machine Learning主要研究如何让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真正决定选择这个专业是在大二快结束时,当时也是出于契机接触到这个领域,发现自己非常感兴趣,于是决定抓住它,探索它。
常言道,机遇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其实,光是准备还不够,也需要一些当机立断的果决和趁机深入的闯劲。有了浓厚的兴趣,加上之前对这一领域的基础理解,主动探究的意识会更强。学习不再是被别人推动的过程,效率自然会高很多。
星晓坦言,其实自己对神经科学也非常感兴趣,因为要弄清楚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首先必须得清楚人是怎么思考的,而这正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但是因为本科没有生物专业的学术背景,于是先申请了Msc Applied Machine Learning专业。按照计划,硕士读完之后会选择继续在该学术领域深造,硕士攻读只有一年时间,不足以对该领域深入研究,博士学习会更深入些,那时再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可能会收获更多。
学习的乐趣在于探索,探索的源动力在于兴趣。没有兴趣的支撑,学习不过是日复一日的任务推进。但是,兴趣也不是天生的,很多时候是沉淀之后的自我发现。行动力是发现兴趣的下一步,在探索中满足好奇心,在习得中收获满足感。星晓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业进步,更是里程碑式的飞跃。
国外求学,生活上、学习上难免有不适应之处,比如初到英国时面临的被再三提醒的治安问题,乘公交车时错刷国内车卡,饮食差异更是至今难以习惯。也曾在团队合作中被队友善意的调侃——闷。凡此所有,都是成长。如今的星晓,心中有目标,脚下有方向,足下踏实行,可登万仞峰。没有什么比一步步实现自我更充盈。流光溢彩,便是充盈的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