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动态 > 学生风采
上实剑桥校友人物志之杜淳:带着批判思维去理解世界
2019-01-15  

杜淳:上实剑桥2015届毕业生,本科就读悉尼大学。

杜淳在悉尼大学读的是政治、经济、社会科学专业,但他对教育却有着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他尤其推崇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在教育中的作用,在上实剑桥建校十周年之际,杜淳同学也来信祝贺并分享了他的成长:

 


"我是杜淳,已于2018年完成悉尼大学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系本科学业。老班主任Tony说今年是母校上实剑桥建校十周年,除了祝贺之外,我也想说一说我对母校的体悟。

我至今认为在上实剑桥这段经历使我日后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获益匪浅。这主要源于上实剑桥的教育方式无缝对接西方名校的教育目标: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

事实上到了大学,尤其是在和教育系的比较研究项目交流过程中,我才发现,中外学生的差距往往就在高中这三年慢慢拉开。众所周知,初中小学阶段,中国学生各方面能力碾压外国学生。然而,到了高中,我们的传统体系培养的学生,是唯分数论的产物。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死记硬背,乃是普遍现象。因教育资源的相对稀缺性,重点学校大多超员,同时优秀的高等教育学校,位置有限,竞争激烈。因此大班老师为了效率与升学率,打压或是无视一切质疑的声音,背后的原因无他,分也。多年研究考试的经验,让他们在提分上大学方面,技艺非凡,而家长鉴于学校过往的耀眼数据,也相信他们的资历和能力,全力配合校方工作。然而考上大学之后呢?之后的路怎么走,需要什么能力,似乎并没有在大多数家长的考虑范围之内。考上名校=好工作=完成自己养育孩子的任务。

 

 

事实上第一个等号就存在问题,这不是必然。在大学学习与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接受传统大陆高中教育的学生,在外人面前,往往不敢提问,讷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西方大学教育侧重自学,如果没有在tutorial,没有课后学习小组交流带来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只是人云亦云,那么观点的提炼将会变得十分艰难,许多知识和规律脉络的明晰也就无从谈起,更别说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事物,展示成果了。而在国外工作或者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这两点素质恰恰是最重要的。多数西方大学培养人才的标准,多是对接社会需求的。幸运的是,在上实剑桥,我养成了提问的习惯,在温和的氛围和引导型的课程设置下,不畏惧露怯,勇于提问,敢于质疑,才有了我日后学习和社会实践工作上,能相对顺利的和同事合作。这样的学习体系,能鼓励大家多角度看待问题,而不是让你一味的顺从,这对于融入社会,也有帮助。 

 

 

我在悉尼大学参与过学生运动,反对以前总理阿伯特为首的右翼政客在本校设置排斥非白人学生的西方文明课程,也为国际学生争取到法律给与的学生打折交通卡的合法权益。在参与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帮助我更好的组织陈词,找到右翼分子和交通公司言辞中的漏洞,维护了我们国际学生的合法权益。而这一切得益于当年在上实剑桥组建社团给予我锻炼。上实剑桥鼓励学生自由开设社团,进行话题研究与讨论。我曾经创立了一个与政治经济相关的社团,每两周与大家讨论当今国际形势,包含政治,经济等相关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具备独立搜集资料和答辩的能力,我的口才也在与团员的唇枪舌剑中得到锤炼。在与澳洲的政客、企业舌战和笔战的过程中,这些能力显然派上了应有的用场。西方文明课程的排他性和西方文化优越论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西方文明课”最终流产。而交通公司,在输了与我们的集体诉讼后,也妥协,表示愿意给与国际学生交通卡的折扣。 

 

 

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在上实剑桥的学习生涯中,获取独立面对世界,理解世界的思想武器: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

篇幅有限,所言不多。希望能给各位学弟学妹们启发。

再次感谢各位曾经教过我的老师。谢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