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动态 > 校园动态
上实剑桥党建 | 学习时代楷模、加强师德建设
2023-03-26  

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都会让人潸然泪下。颁奖典礼上展示出来的那份孝心、爱心、责任心,深深感动着我们,他们树立起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标杆,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将这份宝贵的责任力量注入我校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3月11日,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会后,党员教师们纷纷撰写观后感,总结了本次党建活动的学习心得与思想感悟。

 
图片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塑造当代中国人精神的核心、构筑当代中国人精神的支柱、夯实当代中国人精神的基础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指明了方向。3月11日我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老师观看了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自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启动了“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感动人物”的大型评选活动。这一活动以“感动中国、感动公众”为主题,以现实生活中的杰出事迹作为评判标准,专门评选为推进社会进步、推进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取得重大成就并引起社会公众关注的科学人物;在各行各业身处平凡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事迹的爱岗敬业人物;用一个人的力量为社会的正义和公平、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奋斗从而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物;个人的不朽经历和不凡的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时代价值的人物;个人在生活、家庭、集体和社会中表现优秀、行为特别感人,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优良传统美德的人物。我校党支部组织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希望党员老师们能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更好地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感动处处可见,可贵的是我们有一双能够发现感动的双眼与能够创造感动的双手。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有一群人,他们为国为民,誓死拼搏,奉献大爱,感动着你和我。《感动中国》颁奖典礼所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更是一个个使人深思的道理,它让我们懂得了人性中可贵的一面,更让一个又一个平凡的人有了创造不平凡的动力!正如白岩松所说“用感动这个标准去衡量人物的时候,官职、财富、地位、地域都消失掉了,真正的评价标准突然变得平等。这种平等就是人性中最闪光、最美好的东西。很多生活中的平民百姓,在人性层面还是达到了很高的高度。所以我觉得每年这种感动是持续的,每年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落幕了,但是它所触碰的人性内核不会结束,依然闪耀着感动的力量。

这次活动给全体党员教师进行了一次关于忠诚、信仰、善良、责任、奉献为核心的主题教育,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深深的洗礼。请犹记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泱泱华夏,中华儿女始终自强不息,砥砺前行。他们留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感动,更是传递的使命。

近年来,上实剑桥始终把“立德树人”做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初步形成了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课程育人的良好格局。我们相信,我校师生定会汲取榜样的力量,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感动继续传递与发扬,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我们经遇挑战,奋勇拼搏,为的是,让鲜花再烂漫,学子再奔赴!

 

周萍

 
图片

 

 

感动中国,感恩你我。爱传承,从没有终点,感恩前行,从不停歇。

“感动中国“如期而至,2022年3月11日下午,与我校党员一起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我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人物感动着……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很受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处和最软处。

获得殊荣的,大多数是普通人,没有人是为了今天的奖台而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只是因为忠于自己的内心,源于爱。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之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毕生的心血,全部的爱。爱需要传承。感动也不只是一场华丽的晚会,一刹那心灵的温暖,她更需要落到实处。诗人曾经说,看一眼鸟儿的飞翔,就可以减轻心灵的重压,能激活潜藏在内心的某种渴望。感动,是我们内心被打开时的那一道优美的弧线。

每年的感动中国中,总会有一位献身祖国国防事业鞠躬尽瘁的人,一位为民奔波甘于奉献的焦裕禄一般的人民公仆,一位至忠至孝对亲人不离不弃的普通人,一位献身救人托起他人生命曙光的平凡英雄……

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里,有驰名海外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有亚洲速度苏炳添、有长津湖老兵朱彦夫,更有用脚丈量国土的记者陈贝尔、从小失聪的生物信息学博士江南梦、还有全体默默无闻埋头钻研的全体中国航天人……

无论身居高位还是来自基层,伟大且平凡,感动不分贵贱,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用他们的执着诠释着爱的含义,感谢他们,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正能量,在这个物质至上的年代里,让我们看到精神的力量!我将带着这股力量站上三尺讲台,努力前行!

 

陈婷

 
图片

 

杨振宁的科研精神与爱国情怀,苏炳添的追求卓越与超越自我,陈贝儿的媒体人担当与身体力行的精神,都令我敬佩,令我景仰。

而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的生活故事,更给我以启发:生活是干出来的,再难再苦,也坚持奋斗,自立自强,通过辛勤的汗水,获取幸福的生活。他们无疑是面对很多困境的,但是他们始终乐观,始终勤劳,相扶相持,不断创造出更好生活的新点子。他们夫妻的爱情也让人动容,互相信任,互相欣赏,彼此扶持,也把爱情的模样传递给孩子,把乐观的精神传递给孩子。

其实我们工作中或多或少也会遇到一些困难,抱怨或者自怜都是没有用的,唯有加倍的努力,用心钻研,不断在实践中尝试和总结,才能攻克困难;并且要一股韧劲,面对困难不妥协,用乐观的精神去化解忧愁。而我们生活中的小家也是一样,要相亲相爱,努力经营和睦的家庭,成为彼此最坚强的后盾。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这些任务中汲取力量,在各自的领域,各自的生活中,奋力前行。一个人影响一群人,营造出正直勤劳的人生品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迟增慧

 
图片

 

2022年3月11日我校党支部组织观看了感动中国2021-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他们之中有对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人、时代楷模人民英雄;但作为体育老师的我,被一段颁奖词深深吸引:“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冲出亚洲的速度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亚洲飞人-苏炳添的颁奖词。 

很清晰的记得2021年8月1日这天,当时也是我校暑期贵州支教实践活动结束的那天,而我和众多体育爱好者包围在机场候机厅的电视前,见证了这振奋人心的伟大时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造了历史,这种突破振奋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苏炳添专注训练,不受干扰,是一种智慧;努力拼搏,科学追求,是一种能力;永不放弃,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苏炳添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人生哲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奇迹总会降临,逆袭迟早发生!一直以来,因为体质和肌肉构成等原因,黄种人都被认为无法在田径100米短跑上跑赢那些黑人和白人,而苏炳添做到了!通过系统而科学的训练,长年累月艰苦付出和不断突破,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改变和逆袭!无论在哪个行业,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希望,人人皆可通过卓越努力,达到并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这完美地诠释了苏炳添的一生,保持专注、努力拼搏,永不放弃,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也是永远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动力与信念!苏炳添,他永远是我们的榜样,也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崔翔宇

 
图片

 

杨振宁是一名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曾于1957年获得诺内尔物理学奖。他的故事讲述了一名中华学子从清华园走向世界,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为国争光;学成后,又从世界的舞台回归祖国的怀抱、回到清华园,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故事感人至深,不断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立、自强,奋勇拼搏、报效祖国!

学习杨振宁的爱国精神,我们要始终心系祖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学习杨振宁的敬业精神,我们要充分运用所学、所长,力争上游,为祖国争光添彩;学习杨振宁的拼搏精神,我们要克服艰难险阻,不屈不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终身!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我们既要在教学工作上兢兢业业,巩固学生的文化知识,做好传授知识的工匠,又要在思想工作上,点亮学生的爱国情怀,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园丁,为祖国培养爱国敬业的下一代做出贡献! 期待有朝一日,我们的学生学成归来,报效祖国!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工作目标,培育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王施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