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剑桥动态 | 期始会:“四有”征程,再序新章
2023-08-26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告别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我们又迎来了忙碌的新学年。8月21日上午,上实剑桥浦西校区召开了2023—2024学年秋学期期始会。
会议开始,是新入职教师的介绍。本学期有15位新老师加入上实剑桥浦西校区,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整个教师团队带来了新面貌、新期待。
执行校长徐成最对周末新生报到与老生返校的工作做了布置,并就新学期的工作目标与思路做了“职业与敬业,实干与巧干”的发言。

徐校对新学期常规工作做了分析,要求各部门制定好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提出在新学期中进一步发扬我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并指出工作中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也需要发挥才智巧干,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徐校通过一些案例对教学五环节做了分析,希望老师们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布置好作业,做好学生辅导答疑,认真给予学生评价反馈。针对国际高中学习的特点,徐校再次强调每一位老师都是英语老师的概念,要求学科老师不仅仅要把学科知识教给学生,同时也要将专业英语词汇的起源、发音、常用搭配等知识尽可能多的传授给学生,以此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副校长郑赋琦首先对2022-2023学年的本校全球大考成绩做了简要的分析,并要求老师们对自己所教授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思考几个问题:今年的成绩和往年成绩相比如何?在几种不同题型的卷子里,哪一种卷型学生得分最好?哪一种最差?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改进?是否有特别薄弱的学生?怎样去帮助这些学生?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在准备周里,各教研组要召开教研会议,拟定本学年的教学计划和各项教学活动安排,并集思广益,商讨怎样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各位教师应抓紧时间在准备周里提前备课,悉心打磨每一节课的教案,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课堂。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学校鼓励各位老师互相听课。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资深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都可以有所收获。本学期学校会举行公开课的活动,要求每位青年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并且每个教研组至少有两个资深老师上公开展示课。每位老师至少要旁听3节公开课,相互学习借鉴。
总校长袁光明发表了“办四有好学校、做四有好老师、育四有好学生”的主题讲话。
四有好学校:有责任、有担当、有温度、有宽度。
一所有责任感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学生的责任感。担当是一种重要的内在修为,是一种境界。担当首先是人的基本道德,亦是人格素养。办有担当的学校,践行有担当的教育。
教育是有温度的。《忏悔录》里说:“我在博赛的生活方式对我极其合适,如果能呆得更长些,我的性格就彻底形成了。这种生活方式的基调是温柔、亲切、恬静的情感。”可见有温度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老师用心,学生才会从心里感觉到温暖。
教育的宽度,是指在教学的同时育人、育心、育灵魂,因此教育要走出只教不育的禁锢,既教知识,又育灵魂。教育的宽度必然要求教育者对教育充满生命情怀,以对生命成长高度负责的态度引导孩子成长,引导孩子在一次次的“错误”中成熟。

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教师的理想信念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理想信念,才能具备培养学生人格、品德和思维的能力,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教师的职业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把敬业爱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准则;一个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在自我修养的不断提升道德追求。“师垂典则,范示群伦”,道德情操是成长为一个好老师的先决条件。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师学识的养成既是知识标准,也是专业要求,更是道德责任。教然后知困,知所困才能解其惑。教学相长是教师学识提高的必要手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拥有扎实的学识已经成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有爱才有责任。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四有好学生: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力。
卡耐基说:“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李镇西也说:“孩子的笑容才是教育的初心。”学生的笑脸是校园的阳光。
“若一个人的眼底清澈有光,山河岁月皆是温暖可亲。若一个人的眼底暗淡无光,十里桃源亦是荒芜寂寥。”眼里有光,源于心中有梦、有爱。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学生,总是眼中泛着光,充满了求知的欲望,有极强的行动力。
心中有爱,才会爱自己,爱生命,爱自然,爱的力量,能让我们精神抖擞,学生只有心中有爱,才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
脚下有力的学生,才会不畏艰难,更加坚定不移,行更稳,走更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学业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莫向光阴惰寸功。最后,袁校长提出教师要有“归零意识”,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要学会化繁为简,返璞归真,有时也要学会从头开始,旧瓶也需要装新酒,倒掉瓶中的“惯性思维”、“固有印象”,灌入扑面而来的新知识、新目标、新期待,秉承“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精神,方能身处教育“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