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在这个酷暑,我和同学们随上实剑桥的7位老师一同来到赣南老革命根据地,参与支教与捐款活动。期间,我们队伍来到了当地的长江小学,我有幸担任一名支教小老师,体验了这段难忘的时光。
支教活动中,孩子们充满活力的身影令我印象深刻。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看到他们无邪的笑容,仿佛让我瞬间回到了无忧无虑、嬉戏打闹的童年。就像李宗盛在他的《山丘》里写的那样——“或许我们还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与孩子们相处的三天里,我仿佛找回了那个孩童时期的自己。

除了与孩子们共度的课堂时光,同队颜同学为一年级小朋友上的课“我相信,我负责”更让我感到触动。她将责任与信念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不仅让孩子们感受颇深,对我这个高中生也意义匪浅。她让我明白,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并非仅在于成绩,更在于积极或消极的态度。这堂课让我更坚定了自己日后前进的方向——不再是一味追求成绩优异,而是努力成为一个积极而正面的人。
我知道,短短的文字难以尽述我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惟愿大余县的孩子们快乐成长,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G2-10班 李奕萱

关于这短暂的支教时光,我曾反复思量:究竟该为他们带去怎样的课堂?我想过在他们面前展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图景,然而,当我到了这里,我才认识到,他们并不需要我的“拯救”。他们还那样幼小,我单方面灌输的那些自认为他们所缺失的“价值”,或许并没有真正的意义。
第一堂课,我揣着一袋零食走进教室,心头被忧虑攫住:我害怕那些没分到零食的孩子会感到失落,我也不知道是否应该对他们严厉,我怕严厉会让他们失去上课的兴趣,我希望我的课堂是生动的。
这短短三日,我尝试以美术为媒介与孩子们相连。我简单介绍了如何用构图表现物体的远近,教他们如何抓住特征,将复杂的事物概括成几笔生动的简笔画,还引导他们用混合三原色彩泥的方式,调出斑斓的色环。变化悄然发生,从第一堂课前的紧张不安,到三天后最后一课的从容自若,我已能自信、流畅地与他们对话,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讲述知识。但在引导他们创作时,我发现孩子们似乎怯于幻想,甚至显得“毫无创意”。这或许是过往的严厉规训留下的痕迹,他们习惯了等待“标准答案”,害怕自己的尝试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同时,他们也是调皮的。有一个学生上课时出言不逊,我很生气,但我没有表现出来,我很严肃地告诉他:“如果你的目的是冒犯我、让我生气,那你失败了。”他太小了,根本不知道脏话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真正走近他们,你才会明白,贫瘠的土壤里,很难开出彬彬有礼的花。在这里,你需要承受他们未经修饰的粗粝,未被教化的“尖刺”,但同时也会收获超出预想的善良。
支教的三天只是他们人生中短得不能再短的一部分,我们能够改变的极其有限。临走的时候我还是很舍不得他们,我想教他们更多,我想给他们更多关爱。环境的艰苦是真实的底色。虽有国家配备的希沃白板增添现代的气息,但三十几度的盛夏,教室里没有空调,汗水浸透衣衫,成了孩子们玩耍时最熟悉的陪伴。我已经很久没有出这么多汗了,但这只是他们的日常。孩子们的羽毛球拍,大多已破损不堪,却依旧在简陋的场地上,承载着他们最单纯的快乐与活力。
当车缓缓驶离,车窗外的热浪依旧翻滚。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支教的真谛并非“给予”,而是“看见”。
G2-10 滕浩云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和几位同学们一起负责了这所学校一至三年级的几个班级,给孩子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育、音乐,样样俱全,至于我自己,则是在出发前特意去打印店打了一叠样张,打算给亲爱的小朋友们上美术课。
来到这里后,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惊讶:据他们说,学校里是没有美术课的,但他们却很乐意画画,更让我意外的是,在后续课程中,有几个孩子表现出了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绘画意愿。于是,我苦思冥想,决定调整方向,放弃了略显稚嫩的儿童画样张,转而拿出自己仅有的几张速写练习和个人照片作为教学素材。
令人惊喜的是,大家的热情反而被点燃了!这个改变也让我更加认真地看待他们的能力,最终我们共同创作出了不少真正出色的作品。
孩子们不仅对这门新课程兴趣浓厚,还产生了许多问题和需求。第一次被问到可不可以画幅画送给他们时,我是惊讶的:让我讲讲具体操作还行,但我是个“先天拖延症患者”,执行力不强的同时成品质量也远谈不上优秀。然而,在勉为其难地完成了第一份“委托”后,第二份、第三份就显得自然多了,仿佛事情本该如此。到第四次时,我甚至已经在构思一张学校的全景送给大家了,对于一个几乎没有大场景速写经验的人来说,这简直是超常发挥!画完后感觉筋疲力尽。
虽然嘴上抱怨着“累”,但我至今没有拒绝过任何一次请求。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很特别,人生中似乎从未如此强烈地体验过被需要、被关注的感觉。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充满意义、乐趣和惊喜的宝贵经历!我非常荣幸能遇到这群可爱的小天使,也衷心希望我国的希望小学工程持续推进,为他们塑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