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实剑桥2019“牛津夏校”记录
2019-07-12
暑假伊始,上实剑桥国际部的部分同学们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后,于伦敦时间6月16日抵达英国,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英语学习及游学生活。到达英国后,同学们分成两队,一队由林樑老师带领前往牛津,另一队由祝焕平、钱成老师带领前往剑桥。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学生在英国已经度过了愉快的两周,在这两周里,他们远离父母的怀抱,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每天都在做什么,吃什么,去了哪些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方老师发回的信息:
★英语课程★
Kings College为学生们设置了每周24小时的英语课程,包括基础英语语言课程和雅思考试培训课程。基础英语语言课程重在英语口语、阅读与使用技巧、交流、演讲、语法教授与讲解,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又给学生讲解英国文化及生活内容,让学生快速了解英国;雅思考试培训课程针对考试要求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题技巧的讲解与运用,还有相关的雅思考试针对训练。
通过课前课后来评估学生的语言技能,然后通过分级测验、进展测验和结业测验,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合理分析以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英语课程实行7-10人小班制教学,且与其他国际学生合在一起上课,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交流,对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都有很大的提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每周测试及课程调整,做到即学即用即考。带队老师每天早上都会点名,课后会及时与学生沟通上课情况并根据学生情况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
★寄宿家庭★
学生和当地寄宿家庭住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体验文化,了解英国当地的风土人情与生活情况。通过深入了解当地文化,轻松学习语言表达,达到把纯正口音带回家的目的。在工作日和寄宿家庭一起享用早、晚餐,在周末一起享用早、中、晚餐。
学生跟着当地寄宿家庭体验与众不同的异国食物,他乡风情,了解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间的区别与特点,感受英国这个国家的包容性。刚开始有学生不习惯寄宿家庭早餐提供的冷牛奶,麦片和“神奇味道”的晚餐,但尝试了之后也就一点点习惯了与中式餐食不同的味道与风格;同时,在寄宿家庭的允许下,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美食。寄宿家庭的生活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课后活动★
Kings College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运动项目如足球、篮球等;旅游项目如牛津大学城游览与讲解、伦敦观光、Bournemouth海边游览、威尔士与卡迪夫等,同时,带队老师及学生在周日也会自行安排和计划出行,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如:牛津城的历史与自然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游览、组织滑冰、周末聚餐等活动,学生在体验不同活动的同时,会得到非常好的交流沟通与做计划安排的锻炼。
学生在每周较大强度课程学习的同时,通过这些课后活动的文化沉浸,体验英国劳逸结合的不同生活方式,从活动中获得乐趣与放松;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与其他国际学生进行交流来提高英语交流和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学生反馈★
在英国牛津学习与生活的将近两周里,作为上实剑桥学子的我们第一次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初次领略到了“独立”二字的含义。没错,这就是成长。我们不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和“公主”们了,也不再是每天只顾低头行走的“路痴”了,而是在慢慢蜕变成独立和富有责任心的成年人了。在这里,衣物要自己洗,饭须自己盛,路要自己认,家要自己回。而且对英语的学习再也不是课本上生硬的语法,枯燥的单词,只有当我们真正开口去和英国人交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所学的还远远不够;只有体会了那“有口说不出”的尴尬,才会有提高的决心。
而更加有意义的是,在牛津Kings College的口语课上,经验丰富的老师真正给了我们在交流意识上的突破,让我们勇于迈出了那一步,鼓起勇气大胆的开口说英语,一遍遍的鼓励与演示,慢慢引导着我们抛开喜欢用华丽辞藻修饰的中国式英语,而是用真诚的内心的想法与人交流,并教给我们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一路上,我们学到了很多、思考了许多、成长了许多,而这些所学无疑会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浅。一路领略古老的大英帝国曾经的辉煌,赞叹着处处都是历史与文化厚重感的牛津,畅游在世界顶级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同学们勇敢地开口说英语,与当地人交流,与寄宿家庭磨合,收获良多。很感谢学校为我们组织了这次有意的暑假雅思及游学课程。
★游学收获★
英国绝对是值得一去,更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每一座建筑都记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大英博物馆中的的每一件藏品更是难得一见的艺术宝藏。孩子们能够用他们的笔,他们的画记录自己的感受。相信这趟旅程一定会在他们成长旅程中留下不一样的印记。毕竟,看世界就是他们成长最好的方式。
一个孩子行走和阅读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而行走的意义更胜于阅读,因为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真实体验先于抽象知识,具体观察先于一般概念。
让孩子在暑期去国外游学,无疑是让中国孩子接触国外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方式。虽然短短的几十天,不可能让孩子对国外教育有太多本质性地了解,更不可能让孩子就直接“国际化”了,离我们要培养的国际人才还是相差甚远。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如果我们连踏出国门这最基础的一步都不让孩子实行,又谈什么未来成为适合这个时代的国际化人才呢?我们已经看到,这个时代的孩子,未来的天地注定是国际化的。如果我们不希望孩子坐井观天,那么尽早让孩子跳出这一方井台,是不是非常有意义呢?
孩子接受国外教育,并非摒弃中国教育。相反,未来真正的国际化人才,一定是吸收中西方教育的精华,兼容并济,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中华五千年文明所沉淀的智慧和品德,应该深深扎根于我们的孩子身上。
不仅中国孩子们需要出国游学,国外的孩子也需要出国游学(事实上,国外的学校很多都有国际友好学校,会彼此互换学生,学生也会有很多国际交换学习的项目),游学并不只是中国特有的需求和现象,而是这个国际化融合时代的必然。
当然,选择游学的方式很重要。好的理念是经常让孩子和国外孩子在一起学习、生活,融入国外课堂和活动,才能给孩子真正的国外教育的体验和收获。这些收获不一定是来自语言学习方面,是来自眼界的打开,内心的触动。
龙应台曾说过:“古人告诉我要读万卷书,可是古人不能告诉我,那万卷书里有多少是想象,多少是谎言,所以我行万里路。”所以,如果一生只能给孩子一件礼物,最好的选择是给他行万里路的机会。
我相信,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走着走着,他就拥有了世界。